日前,定海开展今年首次增殖放流活动,将4000余万尾海蜇幼苗流放至海中。
上午9时许,在环南街道盘峙岛上的定海盘峙水产养殖场,由该水产养殖场培育的海蜇幼苗已被安置在装有氧气泵的圆桶内,定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现场对海蜇幼苗开展取样、取数等前期工作,确保幼苗的数量和质量。随后,这些海蜇幼苗被运送至岑港街道册子岛附近海域,通过虹吸的方式送入大海。
“3月10日左右开始培育海蜇,考虑到海水的温度等因素,经过循环水冷泵降温,延迟了放流时间,最终确定5月初将海蜇进行放流。”据定海盘峙水产养殖场负责人周高民介绍,该批放流的海蜇幼苗伞径基本达到了1厘米左右,符合增值放流标准。海蜇幼苗还将在海里生长2个余月,届时,这批海蜇的伞径将达到20~30厘米。
据定海区农业农村局国内渔业科副科长刘哲豪介绍,除增殖放流海蜇幼苗外,今年定海还计划放流鮸鱼43万尾,黄姑鱼和黑鲷约100万尾。“今年鮸鱼品种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5万尾左右,海蜇经过去年的增殖放流,数量大幅增加,因此今年海蜇的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他介绍说,通过科学增殖放流,将进一步丰富定海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和生物种群数量,加快水生生物资源修复,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共享联盟·定海 张真 黄婷 通讯员 李东旭 编辑: 郑元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