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是建筑行业的“窗口”。三年来,定海区不断加强文明工地建设,树立安全卫生、整洁有序的建筑工地形象,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工人文明施工意识日益增强,工地文明之花不断绽放。
工地化身文明窗口
在定海区西山路西侧安置项目施工现场,工地外机动车、非机动车统一停放在规定区域。“关爱未成年人”“讲文明树新风”等一幅幅主题鲜明的公益广告让工地围挡“穿”上了文明外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该工地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公益广告占到了工地围挡面积一半以上,相关部门定期对公益广告内容进行更新,以寓教于美、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让工地围挡成为传播文明力量、引领文明风尚的宣传阵地。“这些围挡上的公益广告美观精致,不仅有阻隔灰尘和噪音的功能,还能美化城市环境。”路过的市民李先生说。
走进小洋岙安置项目Ⅰ标段施工现场,以往尘土飞扬的景象不见了,现场钢筋、模板等各类建筑材料堆放有序,工人们头戴安全帽,统一着工作服,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项作业。“我们利用废弃建筑材料制作了30多个吸烟柱摆放在工地各处,引导工人养成不乱丢烟蒂的好习惯。”该项目现场主管徐鼎力说,在保障安全施工的同时,他们在文明施工上下足功夫,投入了40000余元打造了一个“休息驿站”,配有凉亭、桌椅、饮水设备等,使得工人们有了一个歇脚的好去处,也为工地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明施工深入人心
在新泰三期安置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工程车进进出出,将一车车土方运出去。目前,该项目处于土方开挖阶段,每日有大量工程车进出工地。为了降低施工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该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工地出入口设置了挡水带、排水沟、沉淀池和洗车池,并配备高压立体冲洗设施,安排专人对所有进出工地的工程车进行清洗,严禁车辆带泥出工地。
PM2.5(细颗粒物)为232微克/立方米……在该工地内,一台扬尘噪声监测器正在运行,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着PM2.5、工地噪声数据、风力、湿度、温度等数据。“我们通过检测器实时监测PM2.5和噪音,同时在相关规定的时间段施工,尽量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共同守护蓝天白云。”该工程项目经理俞其舟说,工地还购置了一款除尘神器———移动式雾炮,喷洒出的超微水雾可以将飘浮的污染颗粒物、尘埃等迅速逼降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此外,工地内还安装喷洒装置,每两个小时就会喷洒一次,减少扬尘。
示范样板全区推广
手臂上佩戴红袖章,拿着各类工具,巡查在工地的角角落落……在念亩墩安置项目施工现场,有一支由建筑工人组成的文明施工管理队伍。“我们负责对工地内的垃圾清扫、材料规整、扬尘处理等工作进行巡查。”该项目文明施工管理员朱家迪说,他们一旦发现工地内有不文明现象,会及时跟进处理。“如今的工地,环境卫生变好了,大家都在自觉维护。”陈栋栋是该工地的一位建筑工人。他说,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工地内的绿化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文明元素,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争当文明践行者。越来越多的工人自觉做到规范停车、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安全文明施工,用实际行动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
“我们在全区17个重点工地配备了点位长,每个工地有超过5名文明施工管理员。”区建筑工地管理专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以这17个重点建筑工地为示范样本,定海向全区40余个建筑工地推广,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出台了《定海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测评管理办法》,在建筑工地的施工围挡、建筑工地出入口、施工道路、环境保护、现场管理等方面设立了标准,深化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落实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长效管理,让“智慧工地”构筑城市文明施工亮色。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共享联盟定海站 冯梦琪 倪妮 陈挺 编辑: 郑元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