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相绕,农田屏围。近年来,有着“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定海区双桥街道紫微村,深入挖掘生态优势、活态传承木偶戏、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等,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产业兴旺 种出致富果
走进紫微村“阿六”家庭农场,连片的葡萄架下,挂满了一串串葡萄,紫中泛红或青中带绿。农场主曾其庆介绍,农场里种有巨峰、夏黑、醉金香等20余种优势葡萄品种,前几年他还引进了名为“比昂扣”的新品种,上市后成了农场里的拳头产品。交谈中,曾其庆的电话几乎没断过。“都是顾客打来的电话,一会儿要过来取葡萄,我们得提前摘下来备好。”他说,订单量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余箱,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滋润。
在紫微村,“阿六”家庭农场的发展并非个例。近年来,在相关部门和街道的帮助下,曾其庆和10余位农户成立了舟山市定海紫圆葡萄专业合作社,统一注册“紫蜜”葡萄商标,全面提高了葡萄的品质、知名度和附加值。如今,社员间抱团发展,共享生产技术、优质种苗、技术指导等先进生产资料,不断打响葡萄品牌,去年销量逾45万公斤。
除了葡萄,紫微村狭门千余亩“海天香”佛茶也逐渐发展成了产业,茶叶生产、茶文化宣传、茶产品研发等项目不断落地,初步实现了粗放型茶叶生产向集约化茶叶生产的转变。2011年,在我省与日本静冈县联合举办的绿茶博览会上,“海天香”佛茶荣获金奖。去年,该茶年销量已超1.5吨,带动了茶农增收,助力定海茶产业进一步发展。
底蕴深厚 传承木偶缘
紫微村文化礼堂内,一出讲述定海三总兵的木偶戏精彩上演。在侯家班表演者的十指操作下,刀枪剑戟在布偶身上灵活挥舞,喜怒哀乐忧等神态也能表达得活灵活现。
“九曲十八腔一张口,千军万马一双手”,现年68岁的侯雅飞是侯家班的顶梁柱。她说,自己14岁就跟着父亲随曲艺团到各地表演。上世纪八十年代,放不下木偶戏事业的她在父亲的协助下,发动亲戚,组成了侯家班,重新演绎木偶奇缘。“组建之初,我们侯家班经常在庙会、婚庆、过年时到处演出。”侯雅飞说,布袋木偶戏逐渐发展成为定海的一种特有民俗文化,并于1991年被收入《中国群众文化辞典》条目,在2003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名录。
家族传承、基地传承、社会传承,三种形式让双桥木偶戏得以代代相传。布袋木偶戏曾一度走向没落,但在街道和村里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下,侯家班木偶戏团克服经费困难等问题,积极搜集整理非遗资料,开创全新剧目曲目,远赴日本演出。双桥街道在当地小学建立了木偶戏传承基地,每个学期根据年级段特点制定木偶戏“小传人”培训计划,街道文化站还以“家族传承”为抓手,在传统木偶戏表演家族中物色合适的人选,并推荐侯雅飞的侄女侯夏玲为定海区首批“名师授徒”民间艺术(布袋木偶戏)传承人。
民宿落地 展古村新姿
今年5月25日举行的“古村茶韵·狭门新姿展示会”上,来自纳里民宿的茶艺师为村民们带来一场优雅的茶艺表演,邀请观众共品古村茶韵。
纳里民宿位于紫微村,随着该村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环境面貌大为提升。村民陈波瞄准时机,改造村居,将它打造成了全新风格的民宿。白墙黑瓦,屋旁有菜园小溪环绕,厨房里还保留着土灶,客人可在民宿里享受采摘果蔬、农家乐的乐趣。
近年来,紫微村积极探索“农、文、商、旅”融合模式,优化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绿色休闲产业,注重品牌建设与品质工程打造。除纳里民宿外,该村还打造了紫微山庄、者里等民宿,初步形成个性化民宿品牌,通过网上营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此外,该村依托天然氧吧———东海大峡谷生态森林公园开展“神行定海山”徒步大会、“绿色越野”骑行活动等运动休闲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森林公园知名度和人气。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共享联盟定海站 编辑: 郑元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