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正是普陀区蚂蚁岛虾皮飘香时。金秋10月,蚂蚁岛迎来虾皮生产旺季,当地渔民及时加工、晾晒虾皮,以供应市场,丰富市民的餐桌。
10月15日晚上10时,蚂蚁岛虾皮加工区一片灯火通明,机器隆隆作响。笔者走进一家虾皮加工厂,看到一车车新鲜饭虾被装运进来,工人们立即开始卸货。
清洗、沥水、初捡、筛片……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各司其职,对一筐筐刚刚捕捞上来的新鲜饭虾进行烘干加工,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随后,装有筛片的烘架被推入烘道,经过45分钟的烘干工序,就成了干虾皮。
“虾皮加工最重要的就是原材料要新鲜,每天饭虾什么时候到,我们就什么时候开工。”该厂经营者邹友国说,这段时间,工人都是日夜赶工。虾皮干度一般控制在85度左右,这样的虾皮色泽和口感都是最好的,加工好的虾皮一般销往宁波、山东、北京、上海等地。
“干虾皮还要经过最后的精筛才能成为成品虾皮。以前,我每年都要雇几十名工人来做最后精筛。”邹友国说,前年,他花费近17万元购买了一台色筛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干虾皮中的杂质并筛选出,只需要1名工人就能操作,不仅节省了人工,还提高了效率。
“蚂蚁岛今年投产的虾皮加工企业有58家,加工户均为本地人,有工人500至600人。”蚂蚁岛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张健介绍,虾皮加工业一直是蚂蚁岛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9年底,蚂蚁岛虾皮生皮加工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从过去省内销售到现在销往全国,逐渐成为省内最大的集捕捞、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虾皮市场。
“虾皮加工业也影响着岛内饭虾捕捞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整合岛内的虾皮资源,依托红色旅游发展,创新销售模式,进一步打响蚂蚁岛虾皮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张健说。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共享联盟普陀站 陈璐瑶 通讯员 於芳铭 编辑: 滕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