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舟山新区  >  舟山频道 > 海洋经济新闻 > 民生新闻

全文来了!舟山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发布

http://zsxq.zjol.com.cn/   时间: 2020年12月30日 15:01:08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中共舟山市委关于制定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舟山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舟山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舟山实际,研究了“十四五”时期舟山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设“四个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新征程

  1.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十三五”是激情创业、拼搏赶超的五年,是舟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十三五”时期,市委从容应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拼出了经济逆势上扬新气象,干出了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增速居全省前列,人均GDP达12.5万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国内首屈一指的鱼山大型石化基地即将全面建成,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项目顺利完成。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新区、自贸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大港口等国家战略实施取得重大突破,油气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宁波舟山港吞吐量世界第一,舟山港区跃升全国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品质较大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甬舟高铁开工,东西快速路、滨海大道、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和一批跨海大桥陆续建成。观音文化园建成开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8连冠和省“平安市”15连冠。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清廉舟山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2.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经济重心加速东移,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深入推进,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等战略持续推进,舟山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彰显,建设“四个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具备良好的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人才人力比较紧缺,发展空间约束趋紧,民生领域仍存短板。全市党员干部要胸怀“两个百年”“两个大局”,深刻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所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危机意识,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改革创新,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我市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全面建成创新舟山、开放舟山、品质舟山、幸福舟山和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一综合枢纽港,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法治浙江先行区。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率先实现共同富裕,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产总值之比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全省领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建成最安全城市。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海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建成海上花园城市。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率先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标杆,率先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率先推动全市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彰显城市之美、发展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建设“四个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围绕2035年远景目标,在综合实力、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生活品质、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四个舟山”和“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建设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

  ——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GDP、人均GDP分别达到2500亿元、20万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世界级油气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石化产业基地成型,航空、临港装备、海洋生物、港航物流、海岛旅游等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本岛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建设长三角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链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电子信息科创高地、海洋生物科创高地、石化新材料科创高地、海洋智能制造科创高地,在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建设长三角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争创国家自由贸易港。与宁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数字化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浙沪海上合作示范区和甬舟一体化。以宁波舟山港为标志的世界级港口集群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化江海联运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枢纽节点。

  ——建设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自贸试验区“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和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以油气为主的大宗商品交易储运、船用燃料油加注保持全国领先,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建设美丽中国海岛样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空气质量全国领先,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建设品质高端独具韵味的海上花园城市。城市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岛群优势功能显著,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山海呼应、城岛交织的海埠风华全面彰显。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社会民生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先行区。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持续深化,整体智治和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二、突出扩内需、畅通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积极扩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开拓合作新空间、重塑竞争新优势。

  6.畅通要素资源循环。全面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与需求链各个环节,引导市场、资源、技术、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畅通循环,持续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协同、联动能力。畅通市场要素循环,加快从有形市场为主向线上线下市场转变,培育发展商贸新业态新模式。畅通资源要素循环,强化“亩均论英雄”“岸线论英雄”,推动优质资源向好项目好产业集聚,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畅通技术要素循环,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注重高端技术研发。畅通产业要素循环,加快从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为主转变,提升产业创新力竞争力。畅通资本要素循环,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创新政保合作机制,推动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完善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从资金供给转向资本供给,强化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战略项目的金融支持。畅通人才要素循环,建设人才蓄水池,增加人口净流入。融入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实现要素跨区域流动共享。

  7.推动消费迭代升级。积极实施消费新政,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促进乡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设计布局多层次的消费场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消费体系。谋划布局新一轮全市城乡商业网点建设,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高品质步行街、夜间经济、在线经济、体育经济及个性化、时尚型海洋风情店铺集聚区等多元消费平台建设,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落实和完善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推动消费流通领域改革,全面开展品质质量提升行动,造就一批舟山名企、名品、名牌。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新业态,发展宅消费、国潮消费、个性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新活力。

  8.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链、重大科创平台投资,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大力推进百亿级重大产业投资工程,促进央企省企投资、民资、国资、外资协调增长。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滚动实施机制,推进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国资平台资本运作能力,拓展重大项目境内外融资渠道。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导向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9.加快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发展。高质量落实国务院26条改革赋权政策,深化“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持续创新和落实油气全产业链开放政策,加快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形成油气贸易储运服务产业集群,全面展示以鱼山岛绿色石化为标志性亮点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以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为标志性亮点的国家战略。深化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货交易市场和专业油气交易中心。加快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使海事服务业成为舟山支柱产业。加快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打造海上LNG登陆中心。完善油气储运设施和管网建设,推动油品储备体制改革,做大油品储备规模。加快国际石化基地建设,打造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绿色石化产业链。加快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打造区域能源贸易结算中心。做大做强国际混配矿业务,建设亚太铁矿石分销中心。建立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设数字自贸试验区。加强油气产业环境风险处置应对能力建设,完善和创新外籍人士等特殊人群管理模式。探索实施自由贸易港政策。

  10.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宁波舟山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江海联运枢纽港,打造以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贸易为特色的国家战略重要支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扩大江海联运船队规模,推进江海联运数据交互共享,构建现代化江海联运集疏运体系。推进航运高质量发展,加快运力结构优化,扶持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龙头企业,推动建设智慧绿色航运。加快现代航运服务发展,推进航运金融、交易、信息、科技等业态集聚,提升海事服务能级,打造海事服务国际品牌。健全区域港口应急体系,推进生态平安港口建设。

  11.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树立区域发展共同体理念,推进舟山与长三角城市在港口发展、基础设施、产业联动、资源配置、旅游健康、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作,积极承接大城市溢出效应,开展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和人才交流。主动接轨上海都市圈,加强浙沪自贸试验区合作,谋划推进洋山区域整体开发,建设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等项目,加强浙沪海事服务、航运交易等方面合作,打造浙沪海上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甬舟一体化,与宁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强与杭州、宁波、金义等自贸片区联动。推进山海协作。

  12.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口岸开放,密切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经贸合作。推动油气进出口、离岸贸易发展,培育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海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进口粮食保税储存中转基地建设,做大大宗商品贸易规模,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大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主体,拓展海事衍生服务贸易。建设区域出口品牌,推动高端绿色船舶、高技术特种船舶和高附加值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出口,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全面落实外资企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进外资水平大幅提升。依托国家重大展会和世界油商大会、世界舟山人大会、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重大平台,积极招引外资项目。支持优势企业跨国发展,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供给质量,推进建设长三角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13.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全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积极谋划滨海科创大走廊,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建设东海实验室、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工程实验室、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载体。深化“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凤凰行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重要策源地。支持浙江海洋大学、浙大海洋学院建设国内一流海洋类高校。加快健全企业内部研发体系,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高效促进科技应用转化,布局海洋大科学装置,打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石化新材料、海洋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的区域性产业创新中心。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产学研协同,积极承接沪杭甬科创和智力资源辐射,攻克一批海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4.加快打造人才新高地。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地图、人才地图、服务地图有机衔接,打造区域性人才新高地。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育力度,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产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舟创未来”海纳政策,加大科技创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特色人才创业园区。建立舟山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大力集聚优秀高校毕业生,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归国留学人员来舟就业创业专项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千岛工匠”引培计划,加强高素质海员队伍建设,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鉴定评价、技能竞赛和政策激励等机制。支持在舟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共建学生培养、人才引进、科研转化、产业孵化为一体的集成平台。做强“人才飞地”,建好“人才之家”。

  15.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实施研发投入“三年倍增计划”和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科技专项经费重点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项目倾斜。完善科技金融融合体系。强化以集聚创新要素、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孵化中小企业、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的考评激励机制。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对企业类知识产权创造扶持力度,鼓励在舟高校深度参与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不断增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6.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全面建成鱼山绿色石化基地,谋划布局石化前沿领域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围绕炼化一体化配套需要,发展装备产业项目。提升船舶与临港装备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开发特种船、豪华邮轮、游艇、电动船舶、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深海探测等高附加值产品体系,发展智慧装备产业,打造国际绿色修船基地。发展现代航空制造业,配套发展特色航空服务业。

  1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研发设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物流业竞争力。鼓励发展北斗导航、无人船、水下监测等港航科技服务业,建设江海联运航运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浙江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中澳现代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楼宇经济,提升发展养老、家政、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质量。提升海岛旅游产业品质,补齐海岛旅游短板,创新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海岛公园和浙江海岛大花园核心板块,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世界佛教文化圣地和国际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

  18.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积极发展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产业,创建数字化创新平台,推动海洋数字文创产业,探索建设国际数字离岛。加快推进工业、渔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发展智慧装备产业,谋划打造船联网平台,加快建设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慧海洋试点示范工程,开展智慧岛示范建设。推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推广数字生活应用场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

  19.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全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拓展海上无人装备、海洋感知装备、海洋大数据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特色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全国特色海洋新能源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发展氢能产业。加快培育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附加值海洋生物产品。推动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设备、生物芯片、基因检测等新业态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超前布局海洋生物工程、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施“民参军”企业倍增计划,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20.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享受政策支持。分层分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实施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油气、交通等领域。开展骨干龙头企业试点示范,深化“小升规”工作,积极培育雄鹰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办好小微企业园,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推动减税降费。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稳妥有序退出机制,畅通退出渠道。

  2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实施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全覆盖机制。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特色指标体系,探索设立国家大宗商品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优化法治环境,完善仲裁、调解、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高质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探索建设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深化口岸跨部门、跨关区一体化通关合作,探索无感监管,建设舟山数字口岸。推进信用舟山建设,构建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创新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国际化社区、学校,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22.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数字政府、“舟山大脑”建设,推行“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拓展深化经济调节、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灾害防治等领域数字化应用。树立以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创新改革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完善指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提升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花园城市建设

  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标先进城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和核心竞争力,以城市高品质、高能级支撑高质量发展。

  23.优化空间布局。优化陆海统筹总体空间布局,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全面提升海岛空间界面。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区域控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凸显海岛特有的公共空间体系和滨海公共功能。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度,以海天大道为中心城区发展主轴线,推进定海、新城、普陀和普朱四大组团连片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带状形优美城市格局。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中心城区规模和能级,增强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功能和人口承载能力,中心城区居住人口进一步增加。建成本岛南部滨海景观,展示城市新形象新动能的活力风情海岸。统筹群岛全域发展,更好发挥岛城功能。统筹海岸线开发利用保护。优化生产力布局,增强城镇、港口、工业区、物流区、商贸区等功能区块的有机联系,促进港产城一体发展。加大海岛开发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特色功能岛。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4.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全域空间治理和城市转型升级,围绕“高端前沿的功能布局、通江达海的公共空间、陆海统筹的交通体系、守正创新的文化魅力、智慧高效的实施管理”卓越标准,全方位提升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品质。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基本完成棚户区、旧厂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古城保护,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等建设。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加强四季景观营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速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化小城镇风貌环境管控,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机制,增强城市建筑可阅读性。

  25.完善城市治理。坚持大市区理念,推进市区一体化,强化市级统筹,实施规划、标准、建设、管理“四统一”制度。推进城市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创新,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执法力量下沉、管理职责细化。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加快智慧城管、智慧环保、雪亮工程、车联网、汽车电子标识等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建立高效、通畅、便捷、发达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城市大脑”,优化城市管理数字系统解决方案,统筹建设各类智慧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严格抓好市区交通管理,推进“智慧交管”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实现小区住宅物业管理,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有序推动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小城市培育试点,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

  七、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域美丽海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万工程”,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提高渔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

  26.积极发展现代渔农业。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海水养殖业,提高水产加工现代化水平,打造渔业全产业链。推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远洋渔业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中国远洋渔业第一市。加快渔业产权改革,建设海洋牧场。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打造民生农业、特色景观精品农业,推进农业品牌振兴计划和“放心粮油”工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打造数字农业。

  27.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期三十年政策。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积极开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集成改革试点,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创新,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工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28.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推进渔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美丽河库建设。加强对水资源、湿地、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形成生态、整洁、有序的乡村风貌。统筹推进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河库、美丽风景线、美丽城镇创建。统筹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乡村的综合承载力。强化乡村就业创业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两进两回”,共促乡村振兴。

  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坚持陆海空统筹,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和城乡服务设施“四网融合”,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9.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加快综合交通建设现代化,着力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甬舟高铁及甬舟高速复线,建成舟岱大桥,筹建六横大桥,谋划青山大桥。积极谋划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完善海上航线。实施城市中部道路、小干岛南部诸岛联接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改善本岛东西向交通。建设高铁舟山站,提升交通码头门户功能。普陀山机场增加开设与全国重要城市的航线,加强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岛际航线。建设高效能交通网,全面提升客运服务供给水平,加快智慧服务,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高公交覆盖率和出行分担率。

  30.完善能源供给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构建电油气“三张网”为主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现代化智能配电网,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建立完善原油、成品油管道网,完善城市燃气管网。科学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海洋潮流能等可再生能源。

  31.提升水利保障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洪涝灾害、超强台风防御能力。实施水资源优化联调,加强岛际供水管网建设,打造高品质供水网。加快调蓄水库扩容建设,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谋划引进市外优质水源,探索实施国家大水网联网工程。建设智慧水利,加快制定中水回用规划,开展区域分质供水,建设海岛节水标杆城市。强化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32.构建城乡服务设施网。系统布局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5G网络、大数据中心、窄带物联网、公共基础设施物联网等建设,高标准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面构建“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慢行系统和无障碍设施,发展共享停车、共享出行、智慧物流集成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加快应急设施建设,优化城乡避灾避难安置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

  九、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实施富民惠民安民、推进共同富裕新举措,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相一致、社会主体参与多元化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

  33.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理论武装,打造一批理论宣传阵地。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具有舟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体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推动品牌塑造,更好发挥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鸦片战争纪念馆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衡化数字化。建设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新型文化传播平台集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海洋文化新型业态,让更多的舟山海洋文化产品名品化。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建设,加强历史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地方志研究,弘扬历史文脉,打响舟山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舟马”等一批顶级赛事,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34.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化教育布局资源配置,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普及学前至高中段15年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完善职业教育,积极申报全省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成覆盖全市域的终身学习网络。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特殊教育。积极引进优质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教育机构和特色产业研究院。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35.加快健康舟山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落实《健康舟山行动纲要》,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科学稳妥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城乡医疗机构布局,加强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办医,加强区域医疗卫生合作共享,推进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高品质医疗服务供给,发展智慧医疗,促进卫生健康全面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应急救护技能。

  36.完善就业与社保体系。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抓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急难救助制度。强化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和红十字、慈善、志愿者事业发展,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37.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落实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吸纳外来人口,增加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千方百计增加城市人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家庭发展能力,健全家庭服务体系。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年轻人流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发展智慧养老,建设居家养老为主体、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银色经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3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建统领的“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推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联动模式。加强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完善市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县(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镇街基层治理四平台、村社全科网格体系,打响“海上枫桥”“东海渔嫂”品牌,打造“智慧村社”。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面展示以平安舟山为标志性亮点的社会治理舟山样本。

  十、优化自然生态系统,共建美好宜居家园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39.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两山银行”建设。加快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发展蓝色美丽新经济,建立海岛地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探索海洋有偿经营与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绿色渔业。提高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改造,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低碳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全覆盖,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深化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开展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40.加强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严格落实海洋红线,实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和分区管控,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基本单元生态红线台账。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陆源污染、海水养殖污染、重点湾区、港口污染等污染防治。划定群岛特色生态控制区,严格实施海域使用分类管制,加强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加快建设蓝色美丽海洋,持续推进海岛、海洋、海岸线生态修复,全面实施“美丽海岛”“蓝色海湾”和舟山渔场修复振兴工程建设,推进跨杭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一体化。加强主要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保护,开展水生态修复。加强园林绿地、郊野森林、近岸湿地建设,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全面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开展海洋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保育、种群恢复与野化、重点名贵物种栖息岛礁保护。

  41.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深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帐户”,落实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责任,全方位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生态保护格局。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河、岸、滩长制。推进环境监管、政策制定、监督评价、执法问责制度建设,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提升环境污染隐患排查、事故纠处、应急反应、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责任追究。

  十一、统筹发展与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增强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完善平安建设体系,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建设最安全城市。

  42.确保政治安全。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内容治理能力,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仗。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建立海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反恐怖防范工作。

  43.加强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织密织牢风险监测网,强化银政企联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加强大宗物资战略储备,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44.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渔业生产等安全事故。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洪涝灾害的科学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气象精准监测预警和智慧服务能力。

  45.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创建“无信访积案县”。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打造“智治铁桶”工程,构筑智慧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智能化防控水平,构建现代警务模式,坚决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规划目标任务有效实施。

  46.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发展规划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十四五”规划实施全过程。健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执行体系,完善争先创优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担当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教育和实践历练,提高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能力。

  47.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制度,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48.深化法治舟山建设。高水平推进科学立法,健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机制和程序,加强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机衔接,提高公众参与立法的质量,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等举措。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政法领域改革,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问责机制建设。加快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复议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建设。推进更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探索建立多元依法化解机制,构建社会普法工作格局。

  49.推进清廉舟山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四责协同”形成合力、巡察监督“上下联动”,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

  50.完善规划制定和实施机制。建立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全市规划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推进政府工作和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优化财税、金融和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强化用地、用海、用水、用能、排污权等保障匹配,确保完成规划目标。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激情创业、拼搏赶超,勇立潮头、砥砺前行,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而努力奋斗!

  

来源: 舟山日报   作者:    编辑: 滕蓉
打 印】【 顶 部】【 关 闭
转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版权声明
  凡注有舟山新区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消息”的稿件,均为舟山新区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并保留“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消息:”电头。
联系电话:0571-85311044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浙ICP备0500214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