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前,舟山陆军部队乃至南京军区部队,提起“守岛标兵”顾金屏,没有不知晓的。
顾金屏是山东省博兴县人,1947年1月入伍,参加过淮海、渡江和解放舟山等重大战役和战斗,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他守岛建岛近30年,先后转战过11个前沿小岛,和战士们一起,盖起了上万平方米的营房,打通了数十条战备坑道,建造了几十座水库,栽种了几十万棵树苗,为守卫和建设第二故乡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两次幸福地见到了毛泽东主席。
嵊泗有对姐妹岛,名叫东绿华和西绿华。过去,两岛隔着200多米的海峡,这里暗礁四伏,激流涌动,曾有20多位渔民在这里翻船淹死。为了加强战备、实现两岛群众多年的“连岛”梦想,1971年5月,上级决定在这个近在咫尺、如隔重洋的地方,建造一座海上大桥。时任副团长的顾金屏担任建桥总指挥。他背包一卷来到工地。
为了熟悉水情潮汛,他顶风冒雨,走访当地老渔民。海峡两侧,都是数十丈高的悬崖峭壁,施工机械和建材往哪摆呢?顾金屏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和官兵一起开山劈岭,用双手将一块块巨石推向悬崖;将上万立方米石碴,一担担挑倒到海里(当时施工部队无推土机),硬是靠人工在悬崖上削出了30米长、25米宽的作业场地。
海峡的中间,有两块像刀劈一样的大礁石,从来没人上去过。为了摸清这两块礁石的石质情况,他划着小船,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爬上这有名的“海上禁区”虎头礁;为了将它炸平,当天然桥墩,他带领官兵攀着绳索迎着风浪爬上去施工。风钻施展不开,官兵们就抡起12磅大铁锤,在坚硬的岩石上,打出一个个炮眼。放炮没处躲身,突击组只得点上导火索后,再登上小船迅速离开。但纷飞的碎石有时还打到船上,比较危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顾金屏和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副连长张伯年在石礁下部找到了一个勉强可藏一人的小洞,建议留下自己1人点炮。顾金屏经现场勘察确认安全后,方才同意。
一天,部队运输船送来4000包水泥,而强台风即将在舟山登陆。顾金屏向部队作了紧急动员后,带头从船上扛起沉甸甸的水泥袋就往山上的临时施工仓库攀登。8月的正午,烈日似火,水泥炙得脊背起了水疱,阵阵灼痛,官兵不忍心副团长再背下去,一次次在半路上从他肩上把水泥袋夺下来,但他一次次又扛起水泥袋,和官兵一起赶在台风到来前将水泥全部抢运进了仓库。
在顾金屏带领下,官兵经过500多个昼夜的艰苦施工,终于成功架起了“东海第一大桥”,后又称为“舟山首座跨海大桥”。如今这座大桥经受了40多年的风吹雨打和数次强台风的考验,仍屹立在东海洋面上。
来源: 舟山日报 作者: 编辑: 姚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