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傍晚,岱山县东沙古渔镇人头攒动,千余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映红了一方夜空。青石板、老楼房,舞龙、吊马灯的艺人们穿梭在弄堂间;300余张圆桌一字排开,渔姑渔嫂们吆喝着上菜,传统千人宴热闹开席……第十届东沙古渔镇弄堂节暨浙江非遗大联展正在此上演。这是当地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之一,演绎着传统民俗的魅力和八方百姓的喜悦。
舟山日报记者 沈磊 摄
随着一阵悠扬空灵的音乐声响起,十八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飞舞而出,与两位“花神”共舞……非遗大舞台上,永康传统舞蹈《十八蝴蝶》正在上演,缓而不重、轻而不浮的舞步引来阵阵掌声。海盐滚灯、绍兴莲花落、甬剧拔兰花、舟山锣鼓、婺剧变脸、宁波木偶摔跤等全省11个地市的非遗节目依次登台,为现场千余名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盛宴”。
舟山日报记者 沈磊 摄
落地桶非遗博览园内,同样人山人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锡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嵊州竹编,以及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铜艺、岱山海盐晒制技艺、渔网编织技艺等引得大家纷纷驻足观赏。在渔绳结摊位前,今年69岁的岱山县渔绳结非遗传承人王国定正娴熟地向游客展示打渔绳结的技艺。“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技艺不能失传,而且还要想办法把它传承保护好。”如今,他在东沙古渔镇开起了渔绳结店铺,还办起授艺培训班,鼓励感兴趣有热情的年轻一代学习非遗技艺。
黄宁璐 摄
东沙古渔镇是舟山历史上著名的渔港,也是中国唯一的海岛古渔镇。清康熙年间,每逢鱼汛,各地渔船便会聚集东沙,船以千计,人达数万。古时繁华的“横街鱼市”为小镇积淀了丰厚的海洋渔俗文化。
“当下,岱山正以东沙非遗主题小镇建设为契机,通过举办非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重塑非遗民俗商业街区、打造特色非遗旅游商品等,盘活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产,赋予古镇文化魅力。”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玉燕说,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来东沙的游客大多是奔着这里的文化底蕴而来。今年以来,东沙旅游人数达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2875万元,同比增长13.2%。日前,该镇还成功入选全国“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舟山日报记者 沈磊 摄
夜深了,夏日的凉风里,皎洁的月光下,东沙古渔镇非遗大联欢还在继续……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黄宁璐 通讯员 邬佩志 宋陈敏 编辑: 滕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