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里头是家,门外还是家。要创文明城,还要看大家。”11月18日上午,定海区马岙街道楼门街的宣讲议事亭内,60岁的林明娥正在号召村民们树立卫生意识、保护环境整洁。这样热火朝天的宣讲活动,在这个亭子里经常举行。
今年以来,马岙街道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号召村民共同参与美丽家园建设。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村民的“文明基因”被全面激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今年73岁的退休教师林惠兴是马岙村的一名宣讲员。去年以来,他多次在马岙村文化礼堂、宣讲议事亭内开展宣讲活动。“演讲主要围绕创城的意义、目的,结合村民常见的弊病,号召大家遵守交通法规、树立卫生意识、创建和谐邻里关系。”林惠兴告诉记者,在文化礼堂的演讲一般持续1个小时,最多的时候有近60位村民听讲。
在宣讲议事亭的宣讲则更“接地气”。“亭子里人多了,我就开始讲,看到什么讲什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大家也会积极回应。”林惠兴说。
据了解,这些“草根”宣讲员中有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也有自发参与的热心村民。林明娥就是其中一位热心村民。她和丈夫在楼门街经营着一家窗帘店,离宣讲议事亭很近。去年,她主动参与宣讲,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号召村民参与创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这里是自己的家嘛,环境搞好了,看着多舒服。”林明娥说。
宣讲议事亭往南有一条长约400米的家风街景服务线。该区域没有雇用保洁员,而是由沿线村民进行日常保洁。走在家风街景服务线的石板路上,路面干净整洁,见不到垃圾的踪迹。
18日上午9时30分,75岁的袁苏荷正拿着扫把在离家20米的地方清扫。每天吃完早饭后,先打扫家门前的卫生,再打扫周围的路面。这样的文明习惯,她已经坚持了近一年半的时间。
袁苏荷手中的扫把,来自马岙村林氏宗祠西门附近的“微民约”木牌。去年,马岙街道树起了这块木牌,并在两侧开了门,放置2把扫帚。“谁家要打扫卫生,都可以来这里借用扫帚,一把扫帚大家扫。大家都在木牌上签名作了承诺。”马岙村党支部副书记林凯华介绍说。
家风街景服务线上还有一口“众人井”,井上的雨棚由附近村民和村里共同出资建设。记者发现,雨棚周围用竹竿等作了装饰,与墙面上的字画相映成趣,独具乡村特色。雨棚上方挂着管理公约,洗菜区基本没有垃圾。“这里不好乱扔东西的,阿拉菜洗好都会把垃圾收拾一下,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今年88岁的林良才道出了“众人井”的整洁秘诀。
“创城的深入推进,离不开百姓的支持。立足群众生活品质、文明素质提升,我们积极探索创城的常态机制,号召村民自发自主参与创城,创造全域创城的新高度。”马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舟山日报 作者: 编辑: 郑元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