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漫步樯桅林立的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怡人的海风扑面而来,空气中没有一丝腥臭味。渔港内渔船停靠整齐,滩涂干净,海面上也没有什么漂浮物。公园绿地布满岸线,游客和市民散步休憩,好一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景象。记者日前从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了解到,具有611年建港史的沈家门渔港经过3年系统性全面整治,如今以靓丽的身姿,重回大家的视野。
早在20世纪初,沈家门渔港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渔船避风补给港、渔货交易港。近年来,随着渔港功能“退二进三”,原先一些企业、单位留下的旧码头、破岸线、老堆场,不但有碍观瞻,且存在安全隐患;区域内部分岸段周边企业及居民区污水直排;港区沿岸有些尚未被利用的滩涂上,垃圾随处可见,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景观和湿地生态。作为海上大花园的重要窗口,沈家门渔港需要全方位升级。
2016年底,承接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的普陀区,专门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设立工程指挥部,开始对沈家门渔港实施“大手术”。
“这是沈家门渔港建港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系统性整治。”整治行动专职工作组负责人介绍,以前,沈家门渔港环境整治主要以航道疏浚和岸堤加固为主,这次不但开展滨海生态走廊建设,进行岸线绿化、美化、艺术化,还大做减法,拆除一些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废旧设施。
难度最大的是18座废弃码头的拆除。这些码头部分桩基在水下看不见,且绝大部分没有设计施工档案,有的桩头歪了,清理难度更大。负责废旧码头拆除的项目经理胡安平说,近两年工程队共拆除码头桩基500多根,难度最大的一根花了半个月时间进行锤击,终于扫清障碍。
如今,1艘1500总吨的抓斗挖泥船,常年值守港湾清淤,年清淤量50万立方米。专门清洁收集边滩固体漂浮垃圾的小型清洁艇常年开展巡逻作业。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船舶污水不入海”,普陀还陆续为800多艘大小船只配备了油污水分离装置。
3年整治成效显著:恢复生态湿地15万平方米,港湾海底清淤3.39平方公里、352万立方米,建设陆源入海污水截流管网3.5公里,每年减少污水直排300万立方米,拆除海湾废弃码头18座、废弃近岸构筑物9.2万立方米。据统计,沈家门海湾水质、水动力等指标明显改善,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8%。与2018年相比,普陀区一、二类海水占比提升12.7%。
接下来,普陀将依托沈家门渔港优势,开发渔港夜游、创意体验等旅游产品,让古老渔港焕发新活力。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徐萍波 倪立刚 编辑: 滕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