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浙江法仕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邵宏铖忙着与船舶企业联系,筹备即将启动的船体除漆除锈机器人试点作业项目,进一步拓展企业市场。“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落户定海海洋科学城,是看中定海的战略机遇和区位优势。”邵宏铖说,园区集聚的科技型企业,以及各项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让这家专业从事智能化、自动化工业清洗等技术开发生产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浙江法仕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定海海洋科学城,是去年该园区突出重点产业集聚,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的一个缩影。疫情发生以来,定海区招商引资工作受到挑战。作为海洋新兴产业集群的孵化器,定海海洋科学城下好“引才、育才、用才”三步棋,摘得2020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去年,该园区共引进企业77家,注册资本金52.8亿元,为定海“十四五”发展增添后劲。
据了解,围绕海洋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和文化创意三大主导产业链,定海海洋科学城形成招商链,沿链引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并突出园区特色,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去年,园区累计申报“5313”人才项目10个,落地“5313”项目6个,航天五院智慧海洋研究院项目等11个在谈项目稳步推进落地工作。同时,通过设立“舟山市定海区军嫂创业园”,共有10家企业入驻园区,产业涉及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
“去年9月,‘舟创未来’定海·虹口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运,我们通过这一面向长三角科创产业化的重要功能平台,积极对接和发掘优秀项目和团队,加快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技创业项目集聚。”园区对外招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疫情期间异地招商带来的难题,他们积极开展数字化实践,创新“云揽才”模式,在定海海洋科学城和“舟创未来”定海·虹口协同创新中心两地同步举行定海人才飞地项目“云评审”。目前,已有多个创业项目通过前期“云路演”、洽谈和对接,并在“舟创未来”定海·虹口协同创新中心落户。
围绕产学研合作招商,园区还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务实合作,建立起了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高校将企业作为中试及科研教育基地,企业将高校作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基地,实现互利共赢。其中,浙江英特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围绕海洋目标感知与卫星通信技术,建立“英特讯海洋目标感知与卫星通信技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落实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专家(教授)工作站1个;浙江易航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交通部东海航保中心、青岛海团联等共同打造“智慧航运”生态圈;舟山巨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航天科工三一〇研究所共建航天涉海技术研究所,已在我市成功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监测、海上防灾救援等。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共享联盟定海站 梅倩倩 编辑: 郑元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