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岱山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强统筹规划,注重资源整合,以残疾人全周期服务“一件事”为牵引,近期制订出台《岱山县深化残疾人服务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岱山县共有持证残疾人7471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4.24%。岱山持证残疾人总量虽不多,却是全省高占比县区之一,而且63.31%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岱山素来有关心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在社会各界重视下,岱山残疾人事业很多方面有自己的亮点特色,全市第一家五星级残疾人之家出现在这里,率先实现万人以上乡镇“残疾人之家”全覆盖;全县1537名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多形式就业,就业率达93.73%;全面落实“三位专家联合评定”、“双审双签”等具有岱山特色的评残制度,切实规范残疾人证评定管理和源头管控;巩固省残疾人精准康复试点县成果,已构建县(中心)、乡镇(站)、村(社区)(点)三级各有侧重的康复服务框架,全面提升精准康复水平。
“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将我县残疾人事业打造成为我省‘重要窗口’特殊风景线中的海岛窗口,去年以来,我们经过深入调研,根据岱山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谋划了以提高公共服务对需求的适配性为主要切入点的残疾人服务供给侧改革,并制订了《岱山县深化残疾人服务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残疾人群体共同富裕。”岱山县残联主要负责人介绍,《方案》分三大块15个方面,并明确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清单。
在工作举措方面,《方案》共分四个:推进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康复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服务水平,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友好环境建设。在工作保障方面,着力在提升数字化助残服务水平提升,加大全域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整合各类助残服务资源,完善工作落实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对照省市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精准康复、托养庇护、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权益保障等方面需求,建设并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专业康复设施、托养设施和庇护机构作用。到“十四五”末,建成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1家, 打造星级品牌服务的“残疾人之家”不少于8家,建成县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处;实现康复服务站乡镇全覆盖,“共享辅具”服务点村社全覆盖,所有持证常住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力争实现100%;适龄残疾人接受十五年教育比例达到90%以上,劳动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保持93%以上;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率达到100%。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郑元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