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舟山新区 > 海洋经济新闻 > 民生新闻

六年用心呵护 她成了20位特殊“孩子”的家长

http://zsxq.zjol.com.cn/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於晓幸 2017年06月24日 14:32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6月24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於晓幸)在舟山沈家门菜市路一个很不起眼的楼道里,挂着“沈家门街道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的牌子,很少有人进去这个地方,也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20名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孩子。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家长”,她就是庇护中心的主任董美娥。

  董美娥,今年60岁,浙江宁波人。在沈家门街道做了30多年社区工作,2011年退休后的她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走进沈家门街道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成了20位智障或脑瘫患者的“家长”。

  领导说:“钥匙交给你了,以后你就是这里的大家长。”

  2010年,浙江省阳光行动项目落户舟山市普陀区,确定在沈家门建立一个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即将退休的董美娥接到一把钥匙和领导的一句话“钥匙交给你了,以后你就是这里的大家长”。

  “当时我也想拒绝啊,30多年从事的都是社区工作,从来没有跟他们打过交道,压力非常大,整晚整晚睡不着觉。”董美娥说,后来她转念一想,政府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免费的日托服务,减轻他们家庭压力,如果能够照顾好他们,也是一件回报社会的好事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董美娥用心打理庇护中心,购置了桌子物资,制定了规章制度,制作了宣传牌等上墙悬挂,又采购米油盐、床褥被等,让中心越来越有家的味道了。

  “当时最困难的时候,中心只有我和烧饭阿姨两人,但我们也咬咬牙过来了。”回想起成立之初的艰辛,董美娥感叹道。

  董美娥说:“我怕啊,当时我是真的怕啊!”

  当时有个叫小江的小伙子,父母离异,长年跟着九十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刚来时面黄肌瘦,也很排斥这里。

  有一次,董美娥不知说了句什么话,把他惹恼了,他喊着:“我本来就不要来,是你们要我来的!”此后小江愈加沉默,人也更消瘦了。董美娥几次找他谈心,收效都不大。

  一天,董美娥给大家发放工疗场做纸盒的工资,高的有上百元,小江只有几十元。他拿到钱,就把纸币撕了。

  “当时我怕啊,真的怕啊,他的精神状况一度失控,我很担心他会做出更过激的行为,但是我不能不管啊,再怕我也要耐心开导他。”董美娥耐心劝导,钱少是因为你还不熟练,以后慢慢会好起来……

  此后,董美娥就特别关注小江,在每日的相处中一点一点走近小江的内心,了解到他不喜欢吃肉,就专门为他准备其它的菜;知道他喜欢听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话,就经常夸赞他,并且让他做“小领导”,管理一个房间里三四个孩子的午睡。渐渐地小江越来越开朗,也越来越喜欢在中心的生活。小江变乖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也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了。

  一位家长说:“我倒是要看看这里有多好,我孙子为什么刮风下雨都要来!”

  中心有个叫小达的小伙子,自从来到阳光庇护中心以后,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准时报到。年迈的奶奶很好奇,那个地方到底哪里好,孙子每天念念叨叨的。

  有一天早上下大雨,小达父母打电话到中心跟董美娥说他们就不送小达过来了。小达一听不乐意了,硬要爸妈带他到中心来。

  过了没多久奶奶也找来了,她倒要看看为什么孙子刮风下雨也要来这里。当她在中心看到孙子和同伴们开心交流、玩闹的情景,奶奶很惊讶也很欣慰。她拉着董美娥的手说:“你真是好足了,看我这个孙子在你这里那么乖那么开心,我也就放心了!”

  六年时光荏苒,这里的“孩子们”从穿衣吃饭都不会到现在生活基本能自理,其中倾注了董美娥多少心血。

  六年多来,中心有3个“孩子”从这里“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1个“孩子”结婚生子,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现在,中心的“孩子们”少不了这位主任阿姨,董美娥也离不开这些“孩子们”。

  “一个孩子都不能少”,董美娥将继续在这条帮扶路上坚定走下去。

编辑: 姚弘
打 印】【顶 部】【关 闭
转发: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版权声明
  凡注有舟山新区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消息”的稿件,均为舟山新区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并保留“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消息:”电头。
联系电话:0571-85311044 。
业务支持:浙报集团舟山群岛新区分社 责任编辑:郑剑桥 本网驻舟山记者:夏艺瑄 
官方微博:http://weibo.zjol.com.cn/u/zjolzsxq 新闻热线:0580-2186976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 邮编:31003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短消息代码证:浙号[2006]00072-B01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